关于做好2018年度高级职称评审代表作学术相似性检测与同行专家鉴定等相关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rsc发布时间:2018-10-31浏览次数:457

 

各单位、各部门: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 201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即将启动,为不影响正式开评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先期开展代表作学术相似性检测与同行专家鉴定等相关工作,现就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人员范围

符合副教授、教授任职资格申报条件的教师。

二、代表作相关规定

(一)申报副教授、教授的人员应提交2篇(部)代表作(其中以学术论文作为评审条件之一申报教授的人员应提交3篇代表作)。破格(以论文为破格条件的)申报者须多送审1篇论文,学术著作作为评审条件之一的必须另行送审,进行水平鉴定。

(二)代表作进行学术相似性检测由学校统一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有效期两年,检测结果作为评审时重要参考。对于文字复制比超过30%的,不再提交到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评议。

(三)代表作由学校统一组织校3同行专家鉴定,鉴定结果作为推荐和评审的重要参考。鉴定结果两年有效。代表作鉴定每年只许送审一次,不得重复送审、重新送审,更不得更改送审结果。根据皖教秘人〔201181号文件规定:申报教授职称鉴定结论须在两个“达到”、一个“基本达到”以上,申报副教授职称须在一个“达到”、两个“基本达到”以上。对于鉴定结论未达到上述要求的,不再提交到职称评审专家委员会评议,对于鉴定结论出现“尚未达到”的实行“一票否决”。

(四)进行学术相似性检测和同行专家鉴定的代表作必须一致。

三、准备材料

(一)代表作学术相似性检测材料

1.填写《学术成果相似性检测明细表》电子版(附件1);

2.准备代表作电子版,要求为PDFWORD版,文件起名:论文题目(姓名));

3.已经检测过的代表作,两年内有效,无须重新检测。

【备注】以上材料只提交电子版,放在一个文件夹下,文件夹起名:姓名(申报副教授或教授),打包压缩后,由教师本人于2018112日下午17:00之前发至bbxyrsc@126.com,逾期不再受理。

(二)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材料

填写《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意见表》(附件2),具体要求如下:

1.鉴定意见表封面“从事专业”填写二级学科,对照《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附件3)查找填写。

2.鉴定意见表中“个人成果一览表”除正常填写代表作外,其它“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取得的科研成果、专利和获奖情况”必须符合皖教人〔20161号文件中的规定,凡在文件中没有对应等级、类别的各类业绩成果,均不允许填写

3.鉴定意见表一式三份A4纸双面打印,最后一页(专家对代表作的鉴定结论意见(B)中的代表作题目请事先按顺序填好,并且务必单独打印成一页(不能与前一页成为正反面)。

4.提供代表作复印件一式三份(正文部分双面黑白复印,不需要封面、封底、目录),须仔细遮盖作者、单位、基金项目等所有可能涉及个人及单位信息内容,特别注意英文信息及代表作结尾处信息的遮盖。

5.每份鉴定意见表下附一份代表作复印件,代表作复印件按意见(B)中的代表作题目顺序排列,共计三份,每份材料用两个小号燕尾夹在材料侧面夹好。

6.已鉴定过的代表作,两年内有效,有关人员可到人事处查询鉴定结果。代表作如有部分更换,须重新鉴定。

【备注】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材料由教师本人201811508:00-17:00时段集中报人事处审核并签字确定,逾期不再受理。

(三)论文检索材料

所有参评的三类及以上论文(三类论文中本科高校学报除外)须提供具备国家一级科技查新资质的单位(目前我省仅两家,即中国科技大学图书馆和省科技情报所)出具的检索(查收查引)证明。同一篇文章被不同的检索系统检索,只提供一个检索结果;同一篇文章被同一检索系统不同版本检索到,在申报时以论文发表当年期刊源所在类别为准。论文检索工作由参评人员个人负责完成,学校不再统一组织。学校正式资格审核时,由个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四、有关要求和说明

(一)参评人员要认真准备本通知中要求的各项材料,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按时提交。

(二)参评人员须严肃对待代表作学术相似性检测与同行专家鉴定工作,代表作材料一经上交,将同时交学校纪委一份备案,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更换。

(三)参评人员各项业绩成果起止时间为受聘担任现职之日至20181031日。SCIEI等英文论文以检索报告显示的发表时间为准。

附件1:学术成果相似性检测明细表.xls附件2: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意见表.doc附件3: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xls